1競賽背景

2組織機構
廣東園林學會
承辦單位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
廣東園林學會園林教育信息專業委員會
3獎項揭曉
4評審直擊


5獲獎作品
設計團隊:羅雨晨、黃子芊、朱欣、趙奕楠、何承鴻、鐘和麗
指導老師:林廣思、蕭蕾

故本方案以“消失的花園”作為設計概念,以粵音曲譜“彩云追月”作為設計形態,展現南粵的美好生活與大灣區的蓬勃發展。首先,地面種植花卉、氣球下種植一年生或球根花卉創造花境來象征自然與南粵秀麗美景,利用氣球作為消失的花園的設計手法并代表對大灣區發展的無限憧憬,將切花與種子放入氣球漂浮于場地上空,采用計時裝置使氣球隨展覽時間流逝陸續飛走。接著,展覽結束,花卉凋零,氣球遠走,以體現消失的花園這一概念,象征自然規律,并展示消失的花園的意義。氣球中的花卉和種子在氣球上升爆炸后落回自然,化作肥料或開始新的生命歷程。花卉枯萎,氣球飛走,地面與空中的花園隨著展期的結束而消失不見。最后,氣球與花園的路徑呼應“彩云”形態,創造夜景象征“明月”,氣球與游客是互動的,以展示南粵普通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與美好,花園展示南粵秀麗美景,氣球的放飛象征大灣區建設的不斷前進與世人對夢想的追逐!
——龐偉(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 ?首席設計師)
②“與花城的花卉產業歷史及城市的發展有很好的互動關系,并營造富有意境、哲學思考及體驗氛圍的園境效果。在氣球的材質材料上可以多做比選,以體現更好的呈現效果。”
——肖毅強(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副院長/教授)
③“構思有創意,把想象性的故事融入到園藝設計之中,兼具童話與科幻的色彩。呈現手法也很單純——氣球既是容器也是景觀,象征自然與生命的時間性質。”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教授)
④“該作品富于想象力,用裝載植物的氣球隱喻人與自然密切而又脆弱的聯系,形成富于象征性的裝置景觀。植物景觀的設計相對平淡,也需考慮儀式性和可實施性。”
——李青(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設計團隊:盧浚文、高萬琪、李駿銘、梁統亨、林欽豪、繆景怡
指導老師:金濤、楊一丁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教授)
②“該作品充分回應了嶺南的地域性要求,用傳統的竹編手藝模擬嶺南畫派的山水表達,整體性較強。竹編山水的形式仍需進一步優化。”
——李青(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③“該方案以嶺南畫派的山水畫為創作主題,通過竹編造型抽象地體現山水,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建議在尺度及組合上,更突出重點。”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④“竹編材料與花境營造可以有很好的結合,如何豐富材料的形式和表達效果,需要下一步深入推敲。”
——肖毅強(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副院長/教授)
設計團隊:陳建、高旖晨、許春城、王瑤
指導老師:王淑芬

本花園設計表達的是設計者對嶺南水鄉生活文化的理解,追求的是一個充滿詩意并具有愉悅體驗的花園。
——龐偉(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 首席設計師)
②“構思獨特——把水系地理與園藝表現結合起來,嶺南水鄉與疍民的歷史呼之欲出,有較好的象征色彩,也能呈現出濕地景觀的獨特風貌。”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教授)
③“該方案較清新,沒有過多的小品,簡潔雅致。”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④“通過留白呼應水的主題,暗合灣區和水鄉。表達方式略顯直白和簡單。”
——李青(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設計者:何佳蕾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②“該作品以木棉花造型的裝置藝術構成園景的主要框架,主題明確,形式統一。植物造景較弱,缺乏與硬質景觀的配合和層次感。”
——李青(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設計團隊:王雨佳、李玉婷、陳欣
指導老師:馮嫻慧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②“該作品以時鐘為設計元素,通過花境形成的日晷象征廣東改革開放的三個時期。造景手法不夠清晰明確,整體景觀的呈現較凌亂。”
——李青(廣州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設計團隊:周楚潔、李冰鈳、楊源峰、林思典、鄭焯玲、鐘雨芙
指導老師:邱巧玲、翁殊斐

平面肌理提取珠江入海口的輪廓,大大小小的構筑物以聚合的旋渦狀排列,宛若水中花瓣慢慢匯聚,象征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和發展,體現水的包容性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思想。
?評委點評?
①“以抽象的“帆”型動雕為立體,主題突出,具有一定的展示效果。”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②“寫意的船帆與海上絲路相呼應,平面構圖流暢,色彩豐富。”
——程曉山(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
設計團隊:姚偉豪、劉舒雅、程柔瑋、莊偉鋒、鄭元銜
指導老師:蘇雷

——肖毅強(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副院長/教授)
②“造型獨特,有較好的視覺效果,不過主題構思略有模糊之處,若能改進,則會增強表現性。”
——馮原(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教授)
③“空間層次豐富,造型寓意豐富,主題鮮明。”
——程曉山(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
設計團隊:布泳桐、霍鈺方、李嘉琪、龐曉瑩、梁澤燕、朱嘉俊、馮焯煒
指導老師:徐煒荻

廣州是羊城,經典的五羊石雕是每一輩廣州人的專屬回憶。在幾何飄帶的環繞下,經過解構、重塑的五羊雕塑以現代的形態展現。飄帶的十七個轉折點代表著廣州十七座主要的跨江大橋。芳香四溢的鮮花裝飾著飄帶和五羊雕塑,讓經典煥發出新的活力。
圓扁光滑的鏡面不銹鋼,似輕盈的水滴凝結在滿空中。這是本次設計的亮點之一。水、光、景,交織融合著;在它們像是一個個好奇的小精靈,帶領游客以新的角度觀看這個世界。錯落有致的灰鏡是聚光燈,將日月星辰裝進了鏡面。玻璃鋼、灰鏡將陽光反射,郁郁蔥蔥植物在光影匯聚下,閃耀出炫彩。作品《星耀2020》就像一顆耀眼的星,閃耀在海心沙,閃耀在珠江上。
——龐偉(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
②“運用材料較豐富,形象突出,五羊體現廣州特色。”
——程曉山(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副教授)
③“以五羊地標為原型,通過抽象的手法,表現花城廣州的特色。”
——沈虹(廣州怡境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總園林師)
2.絲路花語?(華南理工大學?)
設計團隊:鄧美慧、呂博文、蔣若昱、黃明鉉、劉小琳、楊澤林
指導老師:劉明欣、翁奕城
3.商路芳華 (華南理工大學?)
設計團隊:李潔、馬嘉雯、趙晗、袁月
指導老師:唐孝祥
4.城市動線 (華南理工大學?)
設計團隊:潘紫薇、陸韻璇、湯凱婷
指導老師:陳堅
5.山水城灣(華南理工大學?)
設計團隊:黃琛、郭星辰、李雄、蔣璐韓、楊州曼、謝瑞英
指導老師:賴文波
6.璀璨·延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的廣州藝術園圃設計?(華南農業大學)
設計團隊:林沁蕊、羅欣妮
指導老師:邱巧玲
7.踏浪弄潮 (華南農業大學)
設計團隊:張澤龍 、胡穎琪、藍佳敏 、郭璇、李曉文
指導老師:李靜、常博文
8.引夢南窗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設計團隊:馮銘瑜、潘鳳怡、歐紫珊、歐嘉欣、俞梅娟、張梓華
指導老師:韋麗沙
9.大灣承夢,洞見未來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設計團隊:翁堅偉、趙俊武、勞芷晴、陳泳欣、陳妙青、冼華清
指導老師:胡競愷、賴巧暉
10.光影系夢——基于三維交互式景觀下的園博會展園設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設計團隊:黃露璐、張旭、吳鐸權
指導老師:蔡如
11.獅舞鑼鳴,筑夢南粵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
設計團隊:劉麗珍、王鎵怡、李順新、曾澤鑫、蘇引江
12.江隅園——時光隧道 (廣東海洋大學?)
設計團隊:何濤、周卓穎、麥湘穎、陳逸韓、陳冠笛、嚴浩楠
指導老師:江燕姬
13.追夢2020之大灣區共享共建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設計團隊:周丹、趙小青 、劉瑋潔 、彭鑫、馬慧芳、覃夢怡
指導老師:付俐媛、謝秋蘭
14.恒升 (嶺南師范學院?)
設計團隊:鐘鋅瑜、劉石燕、陳婕妤、曾楚倩
指導老師:劉洋
注:以上入圍獎排名不分先后。